白蜡具有生长快、抗旱、耐瘠薄、抗风、耐寒、耐碱、适应性强、抗病虫等优点。杨研发成功后,在黄淮以北、辽河以南广泛种植,繁育苗木约300万株,定植人工林330hm2以上,无冻害、无病虫害,造林成活率在90%以上[2-3]。本研究通过对抗逆白蜡苗木繁育密度的试验,确定其最佳的繁育密度,为解决宁夏木材短缺、及加速防护林建设提供参考[4-10]。
2 材料与方法
2.1 试验材料 供试材料是抗逆
白蜡。
2.2 试验地概况 试验地位于宁夏银川市永宁县望远镇,东经105°49′~106°26′,北纬38°08′~38°26′,海拔1106~1118m,属于中温带荒漠草原生物气候带,具有典型的大陆性气候特征[11]。光能资源丰富,日照充足,年日照2879~3040h;年平均温度8.5℃,有效积温3233~3330℃,无霜期150~170d;气候干燥,年均降雨量为205.7mm,年蒸发量1162.4mm,年平均空气相对湿度56%。土壤为中壤淡灰钙土,肥力较好,中性偏碱。
2.3 试验管理 2017年4月扦插育苗,栽植密度分别为30×50cm、30×60cm、40×60cm。土壤为砂壤土,保水、保肥性中等,每年浇水3~4次,中耕除草同于常规管理。
2.4 测定项目 从2017年4月——2018年4月实地、适时的观测记录不同栽植密度下抗逆
白蜡苗木的物候期、生长性状、苗木适应性。
2.4.1 物候期 从2017年4月中旬开始,每3d观测记录1次抗逆
白蜡苗木物候期,每次随机抽样5株,至11月中下旬结束。
2.4.2 生长性状 以每个密度为小区随机选取定植苗木60株为试验材料,测定每株的高度性状、地径性状,研究抗逆
白蜡苗木在3个不同密度的生长性状。苗高:从苗木基部地面处到苗木的顶端。用钢卷尺测量;地径:离地面1cm处的苗木直径;用游标卡尺测量。
2.4.3 适应性 苗木成活率:2017年10月下旬进行实地调查,以每个密度为小区随机选取定植苗木3行,测定每行的成活株数、死亡株数,所测得的成活株树与总株数的比值即为成活率。苗木越冬保存率:2018年4月下旬实地调查2017年随机抽取的3个样行中苗木越冬后成活的株树,使之与2017年扦插成活株树相比即为苗木越冬保存率。苗木抽干率:2018年4月下旬实地调查抽干株树,以植株有抽干枝条1/3以上为抽干植株,调查所得的抽干株树与成活株树的比值即为苗木抽干率。苗木产量:以每个密度为小区随机选取定一定面积,并测定该面积内的苗木株数,乘以所测得的成活率即为苗木的产量。
2.4.4 综合性状 依据测定的抗逆
白蜡苗木在3种不同密度下的生长性状及适应性的显著性表现进行评分,通过方差分析和显著差异性,对其各个性状进行打分,单个性状表现最好的为10分,其次为8分,最差为5分,没有差异的各得3分。
2.5 数据处理 数据采用DPS9.50,OFFICE2003进行分析。
3 结果与分析
3.1 不同密度对苗木物候期的影响 对杨苗木进行物候期观察,结果见表1。由表1可见,在3种不同栽植密度下,抗逆
白蜡苗木,物候期差异不大,生长期以30×60cm密度为最长,达171d,40×60cm次之,为168d;30×50cm最短,为167d。
3.2 不同密度对苗木高度的影响 不同密度苗木高度性状测定结果见表2,对其进行方差分析和多重比较结果见表3、表4。由表2、3可以看出,抗逆
白蜡苗木3个不同密度苗木在树体高度上差异性极显著。3个密度互相均存在极显著差异(P<0.01)。其中,40×60cm的苗木高度最高,达3.21m;30×60cm的居中,为2.91m;30×50cm的最短,为1.95m。
3.3 不同密度对苗木地径的影响 由表5、6、7可见,抗逆
白蜡苗木地径差异性极显著,其中,40×60cm的苗木地径最大,达2.86cm;30×60cm的苗木地径次之,2.47cm;30×50cm的最小,为1.32cm。
3.4 不同密度对苗木成活率的影响 成活率测定结果见表8。由8表可知,抗逆
白蜡苗木在密度为30×50cm和30×60cm,成活率最高,为96.9%;其次是40×60cm时,为96.0%。
对其进行方差分析和多重比较,表9、10表明,苗木成活率在30×50cm、30×60cm和40×60cm3个密度下,差异不显著。
3.5 不同密度的越冬保存率的影响 对抗逆白蜡苗木3个不同密度越冬保存率测定结果进行方差分析和多重比较,结果见表11、12、13。由表11、12、13看出,抗逆白蜡苗木3个密度苗木的越冬保存率差异均不存显著。
3.6 不同密度对抽干率的影响 对苗木抽干率进行的比较,结果见表14,由表14可见,抗逆
白蜡苗木3个不同密度抽干率均为0,抽干率不存在差异。
推荐新闻: